1. UNIX 的時代:大型主機的限制
在 1970 年代,電腦主要以大型主機(Mainframe)為主。這些主機,如 IBM System/360 和 DEC PDP-11,由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使用。它們的特點是:
- 體積龐大: 佔用整個房間,需要昂貴的空調和電力來維持運作。
- 價格高昂: 價格高達數十萬美元,只有大型機構才能負擔。
- 操作複雜: 需要專業的程式設計師才能操作和維護,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非常困難。
- 功能有限: 雖然 UNIX 作為一種操作系統在當時已經相當先進,但仍然無法滿足所有需求,特別是對於小型企業和個人而言。
2. Linux 的出現與開發者簡介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1 年,Linus Torvalds,一位在 Helsinki University 的學生,開始開發 Linux。他當時的目標是:
- 學習操作系統設計: 他希望通過開發一個操作系統來學習操作系統的設計原理。
- 為自己的電腦提供一個更友好的操作系統: 他當時使用的是 386 主機,需要一個更適合自己需求的系統。
Linus 的開發並非孤立進行,他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響:
- MINIX 系統: 他在學習 MINIX 系統的過程中,受到了 UNIX 的啟發,並對 UNIX 的一些設計進行了改進。
- GNU 專案: GNU 專案提供的 GNU 工具和程式庫,為 Linux 的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GNU 專案由 Richard Stallman 於 1983 年創建,旨在開發一個完全開源的作業系統。
開發者簡介:
- Linus Torvalds: Linux 的主要設計者和開發者,也是 Linux 基金會的創辦人。
- Richard Stallman: GNU 專案的創辦人,對 Linux 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其他開源開發者: 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通過網際網路的合作,共同推動了 Linux 的發展。
Linux 的出現,打破了大型主機的壟斷,為個人電腦和小型企業提供了更經濟、更靈活的選擇。它也開啟了開源軟體運動,對整個軟體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