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5的文章

Live Debian System 的譜系

Live Debian System 是一個基於 Debian 的 Live 環境,以其便捷性和功能性而聞名。其譜系可以追溯到以下幾個關鍵項目: 核心根源:Sparky Linux Live Debian System 的根源是 Sparky Linux。Sparky Linux 是一個專為老舊硬體設計的 Live Debian 環境,以其輕巧的性能和易於使用的界面而著稱。 衍生變形: 純正的 Debian: 雖然不是直接的衍生,但 Live Debian System 仍然基於 Debian 的核心,並繼承了 Debian 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MX Linux: MX Linux 是一個基於 Debian 的 Live 環境,以其快速的性能和易於使用的界面而聞名。 Linux Mint Debian: Linux Mint Debian Edition (LMDE) 是一個基於 Debian 的 Live 環境,以其傳統桌面環境和易於使用的安裝程式而聞名。   [ 前一單元 ] [ 下一單元 ]  

常見的 Linux 發行版

  Linux 發行版眾多,它們的區別在於其安裝套件的格式和整體設計。以下將按照安裝套件方式進行分類,並列出幾個比較熱門的 Linux 發行版。 1. 依照安裝套件方式分類 DEB 套件: 格式: .deb 檔案,通常包含程式碼、設定檔和依賴關係。 包管理工具: APT (Advanced Package Tool) 和 dpkg。 熱門發行版: Debian: 一個歷史悠久的發行版,以其穩定性和安全性而聞名。 MX Linux: 以其快速的性能和易於使用的界面而聞名。 Sparky Linux: 專為老舊硬體而設計的輕量級發行版。 Ubuntu: 最受歡迎的 Linux 發行版之一,以其易用性和龐大的社群支持而聞名。 Linux Mint (Debian): 基於 Ubuntu (Debian) 的發行版,以其傳統桌面環境和易於使用的安裝程式而聞名。 Zorin: 專為 Windows 和 macOS 用戶而設計的發行版,易於遷移。 elementary: 以其美觀的設計和使用者友好的體驗而聞名。 RPM 套件: 格式: .rpm 檔案,包含程式碼、設定檔和依賴關係。 包管理工具: YUM/DNF (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 / Dnf)。 熱門發行版: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 商業 Linux 發行版,廣泛應用於企業環境。 CentOS: 基於 RHEL 的社區發行版,提供穩定性和可靠性。 Fedora: 由 Red Hat 開發的發行版,以其最新的技術和開源精神而聞名。 openSUSE: 以其強大的包管理工具 YaST 而聞名。 PACMAN 套件: 格式: .pacman 檔案,通常包含程式碼、設定檔和依賴關係。 包管理工具: Pacman。 熱門發行版: Arch Linux: 一個高度可定制的發行版,適合有經驗的 Linux 用戶。 Manjaro: 基於 Arch Linux 的發行版,提供更易於使用的安裝程式和圖形化管理工具。 TGZ/TAR.GZ 套件: 格式: .tar.gz 或 .tgz 檔案,通常包含未壓縮的程式碼、設定檔和依賴關係。 包管理工具: 通常需要手動安...

緣起… 1996年 Slackware – 我的 UNIX 之旅

我是一個對電腦充滿好奇的人,在 1996 年正沉浸在個人電腦的探索中。當時,網路上出現了 Gopher 和 BBS 等新奇的通訊方式,讓我對 UNIX 系統連上 Internet 充滿了嚮往。然而,當時的 UNIX 系統通常需要大型主機,對於我這樣的個人來說,成本太高了。我開始尋找一種更經濟、更靈活的選擇。 就在這時候,我偶然發現了 Slackware。一個由 32 歲的電腦工程師、數學家和軟體開發者查理·蓋特曼創建的專案。他正在努力打造一個簡單、可靠、易於使用的 UNIX 系統,並將其發佈到網路上。這個系統是可以在個人電腦上安裝的。 安裝 Slackware 的過程,簡直是令人驚訝的。由於當時的硬碟技術尚未成熟又昂貴,我不得不使用 20 幾片軟式磁碟片來安裝系統。這是一個耗時且繁瑣的過程。 為了驅動某些裝置,我開始學習如何編譯核心(kernel)。我還學習了如何中文化 Slackware,讓系統能夠支援中文。我開始在 Slackware 上進行各種實驗,學習各種命令,探索各種可能性。   [ 前一單元 ] [ 下一單元 ] 

Linux 的起源

  1. UNIX 的時代:大型主機的限制 在 1970 年代,電腦主要以大型主機(Mainframe)為主。這些主機,如 IBM System/360 和 DEC PDP-11,由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使用。它們的特點是: 體積龐大: 佔用整個房間,需要昂貴的空調和電力來維持運作。 價格高昂: 價格高達數十萬美元,只有大型機構才能負擔。 操作複雜: 需要專業的程式設計師才能操作和維護,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非常困難。 功能有限: 雖然 UNIX 作為一種操作系統在當時已經相當先進,但仍然無法滿足所有需求,特別是對於小型企業和個人而言。 2. Linux 的出現與開發者簡介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1 年,Linus Torvalds,一位在 Helsinki University 的學生,開始開發 Linux。他當時的目標是: 學習操作系統設計: 他希望通過開發一個操作系統來學習操作系統的設計原理。 為自己的電腦提供一個更友好的操作系統: 他當時使用的是 386 主機,需要一個更適合自己需求的系統。 Linus 的開發並非孤立進行,他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響: MINIX 系統: 他在學習 MINIX 系統的過程中,受到了 UNIX 的啟發,並對 UNIX 的一些設計進行了改進。 GNU 專案: GNU 專案提供的 GNU 工具和程式庫,為 Linux 的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GNU 專案由 Richard Stallman 於 1983 年創建,旨在開發一個完全開源的作業系統。 開發者簡介: Linus Torvalds: Linux 的主要設計者和開發者,也是 Linux 基金會的創辦人。 Richard Stallman: GNU 專案的創辦人,對 Linux 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他開源開發者: 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通過網際網路的合作,共同推動了 Linux 的發展。 Linux 的出現,打破了大型主機的壟斷,為個人電腦和小型企業提供了更經濟、更靈活的選擇。它也開啟了開源軟體運動,對整個軟體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前一單元 ] [ 下一單元 ] 

Windows 作業系統的演進

DOS 與早期 Windows 微軟最初的作業系統是磁碟作業系統(DOS),它以命令列介面為主。 ​ 隨後,微軟推出了 Windows 1.0,引入圖形使用者介面(GUI),使電腦操作更為直觀。 ​ 隨著 Windows 3.1 的推出,Windows 開始在個人電腦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 Windows 95 至 Windows XP Windows 95 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引入了開始功能表和任務欄,並支援即插即用功能。 ​ 隨後的 Windows 98、ME、2000 和 XP 在穩定性和功能上進一步改進。 ​ 特別是 Windows XP,以其穩定性和易用性,成為許多使用者的最愛。 ​ Windows Vista 至 Windows 8 Windows Vista 引入了新的視覺效果和安全功能,但因硬體需求高而受到批評。 ​ Windows 7 改善了 Vista 的缺點,並廣受好評。 ​ Windows 8 則嘗試整合觸控介面,引入了動態磚,但傳統桌面使用者對此反應不一。 ​ Windows 10 Windows 10 於 2015 年推出,結合了 Windows 7 的熟悉介面和 Windows 8 的現代功能,並引入了虛擬桌面、Cortana 語音助理等新特性。 ​ Windows 10 提供多種版本,包括家用版、專業版等,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 根據市場資訊,Windows 10 家用版的價格約為新台幣 4,190 元,專業版約為新台幣 4,990 元。(僅供參考) Windows 10 的生命周期與 Windows 11 的推出 然微軟宣布,Windows 10 將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結束支援。 ​ 這意味著在此日期之後,微軟將不再提供安全更新和技術支援。 ​ 同時,微軟於 2021 年推出了 Windows 11,作為其最新的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的最低硬體需求 升級至 Windows 11 的電腦必須符合以下最低硬體需求:(實際仍以微軟最新公告為準) 處理器 :​ 1 GHz 或更快,具備 2 個或以上核心的相容 64 位元處理器或系統單晶片(SoC)。 ​ 記憶體 :​ 4 GB。 ​ 儲存空間 :​ 64 GB 或以上的可用磁碟空間。 ​ 系統韌體 :​ 支援 ...

簡介作業系統

什麼是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 OS)是管理電腦硬體與軟體資源的核心系統,它負責在使用者與電腦硬體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主要功能包括: 資源管理 :分配 CPU、記憶體與儲存設備,確保應用程式有效運作。 檔案系統管理 :組織與控制檔案存取,提供讀取與寫入功能。 使用者介面 :提供圖形或文字介面,讓使用者與電腦互動。 設備驅動 :協調鍵盤、滑鼠、印表機等外部設備的運作。 主要作業系統及市占率 目前市場上的主要作業系統及其應用範圍: Windows (70.62%) macOS (15.74%) Linux (3.81%) Chrome OS (1.81%) 其他 (8.01%) 在行動裝置領域,Android 以 45.53% 的市占率領先,iOS 則佔 18.25%。 (數據來源:StatCounter,2025 年 2 月) [ 前一單元 ] [ 下一單元 ]

一個隨身碟搞定!數位家庭歷史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科技,從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到家中的電腦,無一不依賴軟體與硬體的協同運作。然而,這兩者的關係並非只是科技上的搭配,更能與我們自身的存在產生有趣的聯繫。 想像一下,我們的身體就如同電腦的硬體,擁有各種功能與構造,但如果沒有軟體來驅動,它們便無法發揮作用。同樣地,靈魂就像軟體,賦予我們思想、情感與目標,使我們不僅僅是一具空殼,而是能夠行動、學習與成長的存在。當靈魂與身體結合時,我們才能真正發揮潛能,影響世界。 這個概念與我在信仰中的理解不謀而合。身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天父的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天賦與使命。我們的靈魂與身體相結合,使我們能夠學習、成長,並運用我們的能力來服務他人。 這系列文章的目的,正是要探討如何運用科技來保存我們的數位歷史,同時強調自由軟體的重要性。然而,這不是一本教科書,而只是我 20 多年使用經驗的分享,內容難免有所謬誤,但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參考。 現今,我們的回憶大多以數位形式存放——家庭照片、珍貴文件、重要影音資料等,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與保存,這些珍貴的記錄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遺失。 許多商業軟體的限制,加上不斷提升的硬體需求,使得許多仍然堪用的電腦因為無法升級作業系統而被淘汰,甚至送進回收場,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長期以來,商業軟體的壟斷使得 Linux 被邊緣化,再加上 Linux 的分支版本繁多,讓許多人無從選擇或學習。本系列文章的主軸是 Live Debian System,因為 Debian 以其穩定性、安全性著稱,且是許多發行版的基礎,因此成為最適合的選擇。我會選用市面上受歡迎的幾個 Linux 發行版,調整界面並選擇適合的軟體,特別是針對繁體中文初學者,提供最佳的入門方案。 Live Debian System 提供了一種靈活而強大的方式,讓我們能夠透過一個簡單的隨身碟,打造專屬的數位檔案管理系統,確保家庭歷史得以長存。這個系統無需安裝,不會影響現有的電腦環境,讓使用者能夠安心體驗 Linux 的強大功能。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希望帶領讀者從基礎的電腦概念開始,逐步了解如何建構 Live Debian System,並運用它來保存與管理個人與家庭的重要數位記錄。無論你是技術新手,還是對 Linux 系統已有一定了解的使用者,都能從這系列文章中獲得實用的知識...

Live Debian System 2025/3/20 全新版本發布:基於 Debian 12.10,提供更優化的體驗

台灣自製的 Live Debian System 今日(2025/3/20)正式發布新版本,本次更新基於 Debian 12.10,並搭載 Linux 核心 6.1.0-32(AHS 6.12.17),帶來更強大的硬體支援與系統穩定性。 主要特色: 繁體中文/英文桌面環境 ,提供最佳化的使用體驗 快速安裝 ,簡化設定流程,讓新手與進階用戶都能輕鬆上手 隨插即用 ,毋需安裝即可使用,適合行動辦公與維護作業 卓越的硬體支援 ,幾乎不需額外安裝韌體與驅動程式 強大打包備份機制 ,透過 Penguin’s Eggs 提供靈活的備份與還原功能 繁體中文優化 ,多數常用軟體已完成本地化與最佳設定 輕量省資源 ,最低僅需 1GB RAM 即可運行 64 位元架構 ,支援現代化硬體與安全性需求 Cinnamon 桌面環境 ,提供直覺且流暢的操作介面 支援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及玉山銀行 WebATM ,便利政府與金融相關應用 Live Debian System 特色 Linux 作業系統以其穩定性、高度可定制性和強大社群支援著稱。相較於 Windows 和 macOS,Linux 更適合開發者、系統管理員以及對隱私與自由度有需求的用戶。Live Debian System 充分發揮 Linux 的優勢,提供隨插即用的體驗,讓使用者可以無需安裝直接進行作業,並且透過精細調校,達成良好的硬體相容性與使用流暢度。 統一的使用體驗 Live Debian System 雖然基於不同的 Linux 版本(如 Sparky Linux、Debian、Linux Mint Debian、MX Linux),但經過細緻調整,使得每個版本的使用介面與操作方式盡可能一致,減少不同基礎系統間的學習成本,讓使用者可以無縫切換。這樣的設計不僅便利了使用者,也讓 IT 人員在不同環境中維護系統變得更輕鬆。 下載資訊 使用者可透過以下網址下載最新版本: Live Debian System 下載頁面 版本系列簡介 Live Debian System 發展至今,已涵蓋多種不同基礎的版本,以適應各類使用需求: Live Debian System 1 (基於 Sparky Linux 7 Stable) Live Debian System 2 (基於 Debian Linux 12) Live Debian Sy...

從 Wordpress 搬移資料到 Blogger(技術篇)

經過多次實驗,終於找到方法將以前分享的資料從 Wordpress 搬移到 Blogger,這邊將更詳盡介紹整個操作方法,但因為基礎架構(架站)本身就不是很容易可以上手,能看懂的就參考,看不懂的有需要就找專業人士協助吧。 由於是免費版的 Wordpress,所以無法安裝外掛,故得先自行架設 Wordpress 平台。 使用 Live Debian System(lds5)先把基礎架構建立起來,可以參考 [ 這篇文章 ] 用虛擬機。 將資料從免費版的 Wordpress 匯出,然後匯入自行架設的 Wordpress。 首先到免費版的 Wordpress 後台,「工具」/「匯出」,如果文章不多可以選全部內容,如果文章很多,則依照「分類」個別匯出。如果匯出檔案過大無法匯入,需要調整 php 上傳檔案大小限制(預設 2MB) 再到虛擬機安裝 Wordpress 社群版 (或是花點錢使用已架好 Wordpress 的雲端服務), Wordpress 後台匯入上述文章內容。 自行架設的 Wordpress 安裝可匯出到 Blogger 的外掛「Export to Blogger」。 由於資料很多,Blogger 每次匯入有次數(與大小)限制,故從自行架設的 Wordpress 外掛依照分類匯出 Blogger 格式的 XML 檔案。 到 Blogger 中匯入分類的 XML 檔案,匯入時不自動發布。 修改 Blogger 文章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