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直以 VirtualBox 作為主要的虛擬化工具,原因是跨平台、上手快、介面直覺,對於臨時測試與教學情境相當便利。然而升級至 Debian 13 後,內建就能啟用的 KVM/virt-manager 生態在效能、整合度與資源使用上展現明顯優勢:KVM 作為核心層級的虛擬化技術,搭配 QEMU 與 libvirt,能提供更貼近原生的執行效率與更彈性的硬體配置,同時也更適合長期穩定運行與自動化管理。在實際比較維運成本、主機資源效率與功能需求後,決定從 VirtualBox 轉換到 KVM,讓開發測試與服務模擬能更貼近生產環境並獲得更佳的效能與可擴充性。
前置作業
確認 CPU 支援虛擬化技術(Intel VT-x 或 AMD-V):
grep -E -c '(vmx|svm)' /proc/cpuinfo
若回傳數字大於 0,代表支援虛擬化。
系統更新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upgrade -y
安裝 KVM 及相關套件
sudo apt install qemu-kvm libvirt-daemon-system libvirt-clients bridge-utils virt-manager -y
此命令同時安裝 QEMU、KVM、libvirt 管理守護程序及 virt-manager(圖形介面管理工具)。
啟動並檢查 libvirtd 服務
sudo systemctl enable libvirtd
sudo systemctl start libvirtd
sudo systemctl status libvirtd
設定使用者權限
將目前使用者加入 kvm 和 libvirt 群組,方便管理虛擬機:
sudo usermod -aG kvm $USER
sudo usermod -aG libvirt $USER
newgrp kvm
newgrp libvirt
完成後建議重新登入或重啟系統。
啟動並使用 KVM Manager (virt-manager)
在桌面環境中,執行以下命令啟動 virt-manager:
virt-manager
透過圖形介面即可建立、管理虛擬機器。
備註
若沒有 GUI 桌面環境,可直接使用 virsh 指令進行虛擬機管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