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Fuji Xerox DocuPrint P375dw

官方不支援 Linux

Fuji Xerox DocuPrint P375dw 官方並未提供 Linux 驅動程式,僅支援 Windows 與 macOS。這讓許多 Linux 使用者在安裝時遇到困難,必須尋找替代方案。

與 Brother 印表機的相容線索

根據耗材型號與硬體設計,DocuPrint P375dw 與 Brother 某些型號(如 HL-5370DW、HL-5380DN)有高度相容性。因此,可以嘗試使用 Brother 相容型號的驅動程式來實現基本列印功能。

安裝印表機驅動程式

  1. 安裝 printer-driver-all 套件:
    由於 printer-driver-brlaser 未列出所需型號,建議直接安裝 printer-driver-all,以增加驅動相容性。
    sudo apt install printer-driver-all
  2. 設定印表機連線:
    可使用 CUPS 網頁管理介面(http://localhost:631)system-config-printer 圖形工具。
    請勿直接選用系統自動偵測到的印表機名稱及建議驅動程式!
  3. 手動設定 AppSocket/HP JetDirect:
    新增印表機時,裝置類型請選擇「AppSocket/HP JetDirect」,輸入印表機 IP 與 port 9100,例如:
    socket://192.168.1.100:9100
  4. 選擇驅動程式:
    可先選擇 Brother HL-5370DW 或 HL-5380DN。
  5. 紙張大小設定:
    預設紙張為 Letter,請務必改為 A4,以符合台灣常用規格。

測試與使用心得

  • 使用 Brother HL-5370DW / HL-5380DN 驅動時,雙面列印功能可正常運作,但每張紙列印時會有明顯停頓,速度較慢。
  • 修正: 選擇驅動程式「Xerox DocuPrint P1202」後,列印速度明顯提升,過程流暢且無明顯延遲,才是真正正常的使用體驗!

結論

雖然 Fuji Xerox DocuPrint P375dw 官方未支援 Linux,但只要安裝 printer-driver-all 並手動設定 AppSocket/HP JetDirect 連線,最推薦選用「Xerox DocuPrint P1202」驅動程式,即可享受流暢、穩定的列印體驗。若只用 Brother HL-5370DW / HL-5380DN 驅動則可能遇到列印速度慢的問題!

歡迎有相同需求的朋友參考本方法,讓你的 Fuji Xerox DocuPrint P375dw 在 Linux 下也能發揮最大效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Live Debian System 中安裝使用 AI 對話模型 Gemma3 / Taide / DeepSeek-r1 / Qwen3

隨著 AI 的興起,熱門的 ChatGPT 應用充斥在生活中,一般都要上網才能使用,但如果自己有好一點的設備(尤其是獨立顯示卡),也可以安裝在自己的機器中,成為隨身的幫手。目前有一些對話式AI 開放讓人自己架設安裝甚至訓練,不過訓練需要的資源非常驚人暫不討論,以手上既有的設備,大概只能架設中、小型的模型使用。本文以 Live Debian System 為例,搭配 6G Nvidia 顯示卡,安裝 Google 的 Gemma3 以及台灣自行訓練的 Taide 還有最近討論度很高的 DeepSeek,實做如下:

Live Debian System 安裝使用 CodeFormer(使用Anaconda)XXX

目前人工智慧(AI)已有越來越多的應用,而CodeFormer是一種人工智慧數位臉部修復工具,一般可以在其官網上傳照片,它會修復後讓你下載,但傳過一次曠日費時,還好它是開源軟體,於是將其安裝到自己的電腦中,便可以批次處理,不過事涉大量運算,有獨顯速度會快些,沒有的就只能用CPU硬解。

一個隨身碟搞定!數位家庭歷史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科技,從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到家中的電腦,無一不依賴軟體與硬體的協同運作。然而,這兩者的關係並非只是科技上的搭配,更能與我們自身的存在產生有趣的聯繫。 想像一下,我們的身體就如同電腦的硬體,擁有各種功能與構造,但如果沒有軟體來驅動,它們便無法發揮作用。同樣地,靈魂就像軟體,賦予我們思想、情感與目標,使我們不僅僅是一具空殼,而是能夠行動、學習與成長的存在。當靈魂與身體結合時,我們才能真正發揮潛能,影響世界。 這個概念與我在信仰中的理解不謀而合。身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天父的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天賦與使命。我們的靈魂與身體相結合,使我們能夠學習、成長,並運用我們的能力來服務他人。 這系列文章的目的,正是要探討如何運用科技來保存我們的數位歷史,同時強調自由軟體的重要性。然而,這不是一本教科書,而只是我 20 多年使用經驗的分享,內容難免有所謬誤,但希望能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參考。 現今,我們的回憶大多以數位形式存放——家庭照片、珍貴文件、重要影音資料等,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與保存,這些珍貴的記錄可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遺失。 許多商業軟體的限制,加上不斷提升的硬體需求,使得許多仍然堪用的電腦因為無法升級作業系統而被淘汰,甚至送進回收場,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長期以來,商業軟體的壟斷使得 Linux 被邊緣化,再加上 Linux 的分支版本繁多,讓許多人無從選擇或學習。本系列文章的主軸是 Live Debian System,因為 Debian 以其穩定性、安全性著稱,且是許多發行版的基礎,因此成為最適合的選擇。我會選用市面上受歡迎的幾個 Linux 發行版,調整界面並選擇適合的軟體,特別是針對繁體中文初學者,提供最佳的入門方案。 Live Debian System 提供了一種靈活而強大的方式,讓我們能夠透過一個簡單的隨身碟,打造專屬的數位檔案管理系統,確保家庭歷史得以長存。這個系統無需安裝,不會影響現有的電腦環境,讓使用者能夠安心體驗 Linux 的強大功能。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希望帶領讀者從基礎的電腦概念開始,逐步了解如何建構 Live Debian System,並運用它來保存與管理個人與家庭的重要數位記錄。無論你是技術新手,還是對 Linux 系統已有一定了解的使用者,都能從這系列文章中獲得實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