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5的文章

Live Debian System 基於 Debian 12.11 全新釋出

專為台灣與華語使用者優化,支援多元應用場景 Live Debian System 團隊宣佈,基於最新 Debian 12.11(bookworm)的全新版本正式釋出!本次發行不僅全面整合 Debian 12.11 的安全與穩定性更新,更針對台灣及華語用戶深度優化,提供更友善、更即時的作業系統體驗。 主要特色 完整支援繁體中文與英文桌面: 介面本地化,預設中文環境,適合台灣用戶。 Cinnamon 桌面環境: 操作直覺、外觀現代,適合新手與進階用戶。 即時啟動,免安裝可用: 可直接於 USB 隨身碟或 DVD 啟動,適合行動辦公、系統救援與測試。 高度硬體相容性: 支援主流與新型電腦,驅動自動偵測,降低安裝障礙。 強大備份機制: 內建 Penguin’s Eggs 工具,方便系統備份、還原與複製。 輕量化設計: 最低僅需 1GB RAM,適用於新舊電腦。 預設常用軟體與中文化優化: 提升本地用戶體驗。 64 位元架構: 相容現代硬體。 政府與金融應用支援: 完整支援自然人憑證、健保卡讀卡機(如 EZ100PU、InfoThink IT-500U)及玉山銀行 WebATM,滿足政府機關與金融業務需求。 簡易安裝流程: Calamares 圖形安裝器,讓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發行類別 發行版本 基礎系統/特色 適用情境 1.x Sparky Linux 7 Stable 穩定桌面環境,推薦新安裝 2.x Debian Linux 12 ...

我的生成式 AI 使用經驗分享:Qwen、Gemma、Deepseek 與 Taide 比較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快速發展,我也嘗試了幾款不同的大語言模型來協助工作與日常用途,包括 Qwen 3、Gemma (Gemma 3)、Deepseek R1 以及由台灣開發的 Taide。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使用這些模型時,特別是針對繁體中文的使用體驗與一些實用的小技巧,提供給同樣關心繁體中文支援程度的朋友參考。 💻 使用環境:中階 GPU 限制下的實測 我目前的使用環境是一張 6GB 顯示記憶體的獨立顯示卡,屬於比較中階的配置。雖然在這樣的規格下無法運行最大型的語言模型,但這些模型的「小型版本」(如 4B、7B)仍能順利跑起來,因此足以進行日常對話、協助寫作或做些技術查詢。 🔍 繁體中文體驗排名 以下是我根據實際使用體驗,針對繁體中文支援程度給出的排名與說明: 🥇 1. Qwen 3(Qwen) Qwen 是目前我覺得對繁體中文最友善的模型之一,語句流暢、理解力佳,即使大多訓練資料來自簡體中文,卻能穩定輸出繁體字,答覆品質也很高,幾乎不用太多糾正。使用時不太會有簡體字或中國用語混入的情況。 🥈 2. Gemma 3(Gemma) Gemma 的表現也相當不錯,語句通順且邏輯清楚,只是偶爾會出現一兩個簡體字或中國用語,但整體而言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回應品質穩定且快速。 🥉 3. Deepseek R1 Deepseek 的回答能力不差,但默認使用簡體字,必須不斷提醒它「請用繁體中文作答」。即便如此,有時還是會偷渡簡體字或中國用語。若不主動糾正,很容易看起來像是直接從大陸語境複製貼上的內容。 🏅 4. Taide Taide 是由台灣團隊開發、主打繁體中文支援的模型,原本我對它期望很高。但實際使用下來卻常常出現「答非所問」、「講一堆無關內容」、「亂講話講不完」的情況,雖然偶爾回答會讓人驚艷,但整體穩定性與準確率仍有明顯落差。 🛠️ 解決語言風格問題的小技巧:新同文堂外掛 由於除了 Taide 之外的模型大多是基於簡體中文語料訓練,因此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簡體字或中國用語。但我找到一個實用的小技巧 —— 使用 Firefox 的外掛程式「新同文堂」,只要點兩下,就可以把頁面上所有簡體字轉成繁體字,更酷的是,連大陸用語也會轉成台灣用語,對我這樣需要以台灣本地語言習慣來進行溝通的人來說非常方便。這也讓我在使用 Q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