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譜的過程,其實就像拼湊一張跨世代的拼圖,需要耐心、細心與一點偵探精神。除了使用 FamilySearch 這類工具,我們還可以透過許多在地且親身的方式,來尋找祖先的足跡。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方法,無論你是剛開始,還是已經有些進展,都值得一試:
1. 詢問家中長輩
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許多寶貴的資訊藏在長輩的記憶中:
-
詢問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年長親戚,記錄下祖先的姓名、出生與死亡的日期和地點。
-
問問家中是否曾有家譜或祖傳資料。
-
可透過通訊軟體或社群平台將你正在做家譜的消息告訴家人與親戚,常常會意外得到資料、照片或線索。
2. 戶政事務所查詢
戶政系統是現代最完整的家族資料來源之一。申請流程如下:
-
先從 FamilySearch 家譜樹列印一張「扇形表」,包含父母以上的世代。
-
攜帶身份證、印章,以及知道的祖籍地,到戶政事務所申請。
-
向戶政人員說明你在做家譜,請求申請:
-
父母雙方直系親屬的戶籍謄本(戶政機關可列印);
-
已逝旁系血親的戶籍資料(只能當場閱覽與抄寫)。
-
-
包含出生、結婚、死亡的紀錄,通常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
-
若查詢超過四代,可能需簽署切結書。
-
建議前往人潮較少的戶所,或拜訪不同戶所,由不同人員協助,可能會查到不同資料。
3. 家中與家族遺物
-
神主牌位:長輩同意下查看,可得知祖先姓名與排行,有時會附上世系簡表。
-
訃聞:可從親屬關係中得到出生、死亡的時間與地點。
-
宗祠或祖厝:族人供奉祖先處常設有神主牌位與完整的族譜,尤其對於客家、閩南等傳統宗族特別重要。
4. 教會與墓地紀錄
-
教會紀錄:若祖先有信仰背景(如基督教),可查詢洗禮、婚禮、葬禮記錄,尤其是早期外來宗教建立的教會,有時比戶政紀錄更早。
-
墓碑與墓誌銘:墓碑上的刻字常記載出生與死亡資訊、祖籍地、堂號、字輩排行等,值得拍照與記錄。
5. 家族文獻與口述歷史
-
家譜或族譜:家中若保存有手抄或印製的家譜,徵得長輩同意後可影印或數位化保存。
-
口傳家譜:臺灣部分原住民族仍保有口傳世系的傳統。拜訪族中長者,經同意後可錄音記錄,彌足珍貴。
6. 使用 FamilySearch 搜尋資料
除了建立家譜樹之外,也可以進一步利用 FamilySearch 提供的功能:
留言
張貼留言